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 返回  
 
阅文争议的背后,是它和810万作家一起面临的一道商业思考题
时间:2020-05-09 13:00:01  来源:  作者:

 

很多观众可能都不知道这部电视剧是腾讯影业和阅文合力开发的成果。但最近阅文却因不断登上热搜榜,成为人们「吃瓜」的对象:先是高层大换血,后网络掀起了所谓的「断更节」,再到阅文集团新任CEO程武、总裁侯晓楠、总编辑杨晨等新管理团队与多位作家参加了首场作家恳谈会…

这一系列的新闻,表面上看是阅文与作家之争,实际上有着更大的产业背景:网络文学生态正在发生巨变,原有的商业规则已无法满足当下市场的变化。新格局下,对阅文和它背后的810万作家来说,需要跟随客户习惯和市场需求进行创新。过程中,可能会有摩擦、权责利益明确等问题,但对平台和个人来说,其实意味着更大的机会。

美国汽车行业有过一段唏嘘经历。

上世纪中期,美国的汽车行业势不可挡。几乎每六个美国劳动力就有一人被汽车制造业直接或者间接雇佣。不过当时底特律的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并没有意识到客户需求和市场的变化。随着消费者需求量饱和,整个制造业很快就遭遇了严重的衰退,自然直接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人的生计。

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比如免费阅读的流行等,现在网络文学产业虽仍保持增长,但面临的变化跟当时美国汽车行业有几分相似。所以,只有不断根据市场竞争形势和客户需求变化,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和市场的切入点,才能借势而飞。

对阅文和背后810万作家来说,这是一道没有参考答案的思考题。这道题题面包括了发展模式、生态规则及权益规范等等内容,对阅文来说,要吸取上世纪美国汽车行业的教训,回归客户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方能找到破解答案。

从5月6日恳谈会中,能看到阅文的新任管理团队已经在沿着这一思路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比如程武和侯晓楠认为,「作家是阅文平台的根基」。毕竟对于这个行业来说作品质量和更多的IP供应,才是直接关系更多读者的利益。正是基于此,围绕读者需求以及市场变化,阅文集团才会不断提出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且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阅文和作家更大的合作空间。

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最新引发作者们热议的一纸合同,其实在2019年便曾启用,为何近期突然引发风波?网络有传言误读为管理层实施的新政。但这本质仅是行业本身急需「革故鼎新」的一种表现。这场恳谈会距离新管理团队上任还不到5个工作日。对于程武等新任管理层,了解并解决旧有的历史遗留问题,才是破解这道商业思考题的「准备工作」。这需要时间,更需要平台和作者等多方的互相扶持。

从商业规则和逻辑上来看,只有先彻底理解现有规则,才能突破规则的局限,抓住时机开辟新的赛道。

02.

顺应客户需求而变,忌「因噎废食」

回看商业历史,任何一个行业在面临变革时都会出现争议。

就像当下绝大多数人都认可 5G 可能带来的好处,但也有人认为 5G 仅仅是泡沫和概念炒作。他们的理由各种各样,比如围绕 5G 的应用太少、资费太贵…其实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轨迹就能看出,随着模式和技术的普及,新的应用一定会瞬间涌现出来。

同样的道理,对于网络文学行业,仅从平台和作者的利益争议的角度思考往往会陷入无解的循环。如果跳脱出来,从真正市场变化和读者、客户视角来看,很多问题就能找到解决答案。

市场最大的变化是用户的注意力不断被抢夺。

CNNIC 第45次调查报告中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50亿,较2018年底增长1.26亿,占网民整体的94.1%。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7.73亿,较2018年底增长1.25亿,占网民整体的85.6%。尤其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网络视频应用的用户规模、使用时长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这些趋势让网络文学的盘子不断缩小。这一幕其实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中早就有过类似的热议。与其试图逆转这样的趋势,倒不如去围绕客户需求和市场去正视现有问题,创新商业模式,强化自己的优势壁垒。

比如大家关注的著作权等问题,在这次恳谈会上程武就明确表示,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两部分。他澄清并强调:「著作人身权,是作者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权利,属于作家独有。阅文绝不会通过任何方式分享或获取这种权利。同时对于包括改编版权等各种衍生权利在内的著作财产权,将会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为作者的授权匹配对应的权益。」此外,他还进一步提到,「具体到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未来我们会考虑提供多版本的合同选择,对授权权限分级,把选择权交给作家。」

商业的本质问题只有三个:产品、流量和变现能力。这恰好也对应着此次争议的上述两个核心问题:著作权的归属问题,以及付费和免费之争。

这些问题,对于新任阅文的管理层可能一时难以给出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阅文810万的作者也需要去了解市场和读者的变化……所有这一切,整个网络文学生态都无法给出现成的答案。不过确定的是,如果因为暂时性的困难和历史遗留问题就停止创新,那跟之前说的「因为没有现成的 5G 应用便对 5G 技术进行全盘否定」,又有什么差别呢?

 

上一篇:从简单网络效应到复杂网络效应,从平台思维到生态思维

下一篇:京东启动“新西兰国品节”,将提供定制及首发产品
版权所有:重庆攀万科技限公司 联系:潘经理 电话:15002391081 座机:023-66292458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庙石台46号附12号 渝ICP备17001867号-1 技术支持:重庆网站建设

网站首页

一键导航

一键拨号

一键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