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激光器是激光打标机的核心部分之一,但是与以前相比,激光器已经升级到了三代甚至更少。尽管激光器的尺寸通常是衍射极限的,限制腔只有光波长的一半,但通过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等离激元激光可以大大减小。这两种装置存在于纳米尺度上,因此其工作的数量级低于衍射极限。 正如声子是由原子的集体振动组成的准粒子,等离子体由等离子体振荡组成;在这种情况下,金属内的自由电子。等离子体可以被电磁波激发,当耦合强时,光子和等离子体之间产生的混合物可以被认为是另一个准粒子,称为极化子。
很遗憾,通过空腔散逸和被金属吸收会失去大量的辐射。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设备冷却到10 K左右才能得到足够的激光。这一局限性意味着,不可能将这些激光器集成到有用的电子设备中。 不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组似乎解决了这个弱点,因为他们最近证明了室温下等离子体激光的运作[Ma, Nat Mater (2010) doi:10.1038/nmat2919]。这个装置由45纳米厚的 CdS方阵构成,在银片表面形成5纳米MgF2层。由于MgF2间隙可用作空腔,且 CdS方块的振荡模式可与金属界面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强烈杂交。张教授解释说,这种新型激光器利用了全内反射,“等离子体大部分会被反射并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腔室里——这就减少了激光能量的损失,使激光更加容易。” 因为矩形器件的对称性,该腔还支持若干高次谐波。采用弯曲面来破坏对称性,只允许单一图案传播。 激光器最终可以用于“单分子光谱、超高密度数据存储和纳米光刻”。不过,作者希望这些设备也可以作为一条纯粹的研究之路,因为产生并维持在间隙区的强激光,使其对于探测光物质相互作用非常有用。
|